睡眠,本应是一场身心的放松之旅,可对于一部分人来说,却成了充满危机的 “战场”,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悄然来袭,搅乱了原本宁静的梦乡。
一、揭开 “综合征” 的神秘面纱
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,英文简称为 SAHS,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睡眠呼吸紊乱疾病。简单来说,就是在睡眠过程中,患者会反复出现呼吸气流减弱(低通气)甚至完全停止(呼吸暂停)的情况。这些呼吸异常可不是偶尔为之,往往频繁发作,每夜 7 小时睡眠中,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可达 30 次以上,或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(AHI)≥5 次 / 小时(AHI 指每小时睡眠时间内呼吸暂停加低通气的次数)。如此频繁的呼吸异常,会引发间歇性低氧血症、高碳酸血症,还会严重破坏睡眠结构,让身体各系统陷入 “混乱”。
二、揪出隐匿的 “元凶”
1.肥胖:肥胖可谓是 SAHS 的 “头号帮凶”。肥胖人群颈部、咽部等上气道周围脂肪大量堆积,就像给气道套上了一层厚厚的 “枷锁”,使得气道空间变窄,呼吸时气流受阻,进而引发呼吸暂停或低通气。据统计,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20% 及以上的人,患 SAHS 的风险显著增加。
2.上呼吸道解剖异常:鼻中隔偏曲、鼻甲肥大、鼻息肉等上呼吸道解剖结构的异常,都会不同程度地阻碍气流通过,是导致 SAHS 的重要解剖学因素。比如,鼻中隔偏曲会使鼻腔通气不畅,气流只能 “艰难前行”;扁桃体过度肥大会直接占据咽腔空间,让气道 “拥堵不堪”。
年龄与性别:SAHS 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,尤其是在 50 - 60 岁达到高峰。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,但女性绝经后,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,SAHS 的发病风险会大幅上升,逐渐接近男性。
不良生活习惯:长期大量饮酒和吸烟,对 SAHS 的发生发展起到了 “推波助澜” 的作用。酒精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,使咽部肌肉松弛,导致上气道更容易塌陷堵塞;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,会刺激呼吸道黏膜,引发炎症,造成呼吸道狭窄,加重呼吸障碍。此外,长期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或肌肉松弛类药物,也可能诱发 SAHS。
其他因素:一些内分泌疾病,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、肢端肥大症等,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,间接影响上气道肌肉功能和组织状态,增加 SAHS 发病几率;遗传因素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,若家族中有 SAHS 患者,个体发病概率会比常人增加 2 - 4 倍 。
三、识破疾病的 “伪装”
夜间症状:
鼾声如雷且不规律:这是 SAHS 患者最为典型的表现之一。鼾声往往响亮且时断时续,与普通打鼾不同,其间会有明显的呼吸停顿间隙,就像一辆行驶在崎岖道路上的汽车,走走停停。有时,鼾声还会突然停止,持续数秒甚至数十秒后,又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喘息或咳嗽重新响起。
呼吸暂停:睡眠过程中,患者的口鼻呼吸气流会反复出现停止现象,时间通常持续 10 秒以上,严重者可达 2 分钟之久。呼吸暂停期间,患者的胸腹部仍可能有呼吸运动,但气体无法进出气道,同室或同床的人常能清楚观察到这一异常。
夜间憋醒:许多患者会在睡眠中突然因憋气而惊醒,感觉胸闷、心慌、呼吸困难,坐起后需大口喘气,一段时间后症状才逐渐缓解。这种憋醒经历往往让患者心有余悸,严重影响睡眠质量。
夜尿增多:由于夜间反复的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,会刺激人体的内分泌系统,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,进而引起夜尿次数增多,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遗尿现象。
白天症状:
嗜睡困倦:白天极度困倦、嗜睡是 SAHS 患者的常见困扰。他们常常在工作、学习、开会,甚至开车时都难以抑制地打瞌睡,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,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。这种嗜睡并非普通的睡眠不足所致,即便经过充分休息,困倦感依旧难以消除。
头晕头痛:晨起时,患者常感到头部昏沉、疼痛,程度轻重不一,一般在活动后会有所缓解。这主要是因为夜间睡眠时大脑持续处于缺氧状态,脑血管扩张,引发了头痛症状。
记忆力减退、注意力不集中:长期的睡眠呼吸问题,会对大脑功能造成损害,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。患者会发现自己记忆力大不如前,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下降,工作或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,容易分心。
性格改变:受疾病长期折磨,患者还可能出现性格上的变化,如变得烦躁、易怒、焦虑、抑郁等,影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。
四、警惕疾病的 “连锁反应”
心血管系统:SAHS 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。长期的夜间间歇性低氧血症,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,释放大量儿茶酚胺,导致血压升高,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,而且这种高血压往往较为顽固,不易控制。同时,低氧状态还会增加心脏负担,诱发心律失常,如早搏、房颤等,严重时可引发冠心病、心力衰竭,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。
呼吸系统:SAHS 会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情,使患者的呼吸功能进一步恶化。睡眠时反复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,还可能导致呼吸衰竭,危及生命。
神经系统:大脑长期缺氧,会造成脑功能损害,引发记忆力减退、认知功能障碍,甚至与老年痴呆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。此外,患者还可能出现晨起头痛、头晕、睡眠中肢体抽搐、痉挛等症状。
内分泌系统:SAHS 可引起内分泌紊乱,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,导致糖耐量异常、胰岛素抵抗,增加 2 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。对于儿童患者,还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,进而影响生长发育,导致身材矮小、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。其他:SAHS 还与胃食管反流病、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密切相关。长期睡眠质量差,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,降低工作能力和社交活动参与度。
五、精准 “侦查”,揪出病症
详细问诊: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睡眠情况,包括打鼾程度、是否有呼吸暂停现象、夜间憋醒次数、白天嗜睡程度等,还会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(如饮酒、吸烟情况)、家族病史以及是否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等信息,从多方面收集线索,初步判断病情。
体格检查: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,重点关注上呼吸道情况,查看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、鼻甲肥大、扁桃体肿大、舌体肥大、下颌后缩等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,测量身高、体重以计算体重指数(BMI),评估患者的肥胖程度,这些体征对于诊断 SAHS 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多导睡眠监测(PSG):这是诊断 SAHS 的 “金标准”。患者需在医院睡眠监测室度过一晚,通过多导生理记录仪,同步监测脑电图、眼电图、下颌肌电图、口鼻呼吸气流、胸腹呼吸运动、血氧饱和度、心电图、体位、鼾声、胫前肌肌电图等多项指标。通过分析这些数据,医生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发生次数、持续时间、严重程度,以及睡眠结构、血氧变化等情况,从而明确诊断,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。一般来说,当监测显示每夜至少 7 小时的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(或)低通气反复发作大于 30 次,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(AHI)≥5 次 / 小时时即可确诊。
其他检查: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医生还可能会安排一些其他检查,如血常规、动脉血气分析,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红细胞增多、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;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,排查是否因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导致 SAHS;开展肺功能检查,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;通过上气道影像学检查(如鼻咽部 X 线、CT、MRI 等)、鼻咽内窥镜检查,更直观地观察上气道的解剖结构,明确气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。
六、多方 “围剿”,战胜病魔
一般治疗:
减肥:对于肥胖的 SAHS 患者,减肥是首要任务。通过合理控制饮食,减少高热量、高脂肪食物的摄入,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;同时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,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,逐步减轻体重,可有效减少上气道周围脂肪堆积,改善气道通气状况。研究表明,体重减轻 10%,SAHS 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(AHI)可降低约 26%。
调整睡眠姿势:睡眠时尽量采取侧卧位,避免仰卧位。因为仰卧位时,舌根和软腭容易后坠,堵塞气道,而侧卧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情况,改善呼吸。为了确保睡眠时保持侧卧位,患者可在睡衣背后缝一个小口袋,装入网球或其他类似物品,当患者不自觉转为仰卧位时,会因背部不适而重新调整为侧卧位。此外,适当抬高床头(30° - 60°),也有助于减轻重力对气道的影响,缓解呼吸暂停症状。
戒烟戒酒、慎用药物:患者必须坚决戒烟,减少酒精摄入,避免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和肌肉松弛类药物,以免加重上气道肌肉松弛,导致气道阻塞。
器械治疗:
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(CPAP)治疗:这是目前治疗 SAHS 的首选方法,尤其适用于中重度患者。CPAP 呼吸机通过鼻罩或口鼻面罩,在患者睡眠时向气道内持续输送一定压力的空气,如同一个无形的 “支架”,撑开塌陷的气道,保证呼吸通畅,有效消除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现象,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。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,根据自身病情调整合适的压力参数,并坚持每晚佩戴使用,以维持治疗效果。
双水平气道内正压(BIPAP)治疗:对于一些对 CPAP 治疗不耐受,或存在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,BIPAP 呼吸机是更好的选择。它能提供两个不同的压力水平,吸气时给予较高压力,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,顺利吸入空气;呼气时则降低压力,让患者呼气更轻松,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依从性。
自动调压智能(Auto - CPAP)呼吸机治疗:这种呼吸机可根据患者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严重程度,自动调节输出压力,无需患者手动调整,使用更加便捷,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、舒适的治疗。
口腔矫治器治疗:适用于轻中度 SAHS 患者,特别是下颌后缩、舌根后坠导致气道狭窄的患者。口腔矫治器通过改变口腔和下颌的位置,牵拉舌体向前,扩大上气道空间,减少气道阻塞。常见的口腔矫治器有下颌前移矫治器、舌保持器等,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类型,并坚持佩戴。
手术治疗:对于因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导致 SAHS 的患者,手术治疗可去除气道阻塞的病因,改善通气。手术方式包括鼻手术(如鼻中隔矫正术、鼻息肉切除术、鼻甲部分切除术等),用于改善鼻腔通气;腭垂软腭咽成形术、激光辅助咽成形术、低温射频消融术等,可扩大咽腔;正颌手术则通过改变上下颌骨的位置,改善颌面结构,扩大气道空间。但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,且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,术后也可能出现复发情况,因此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,在医生充分评估后谨慎选择。
药物治疗:目前药物治疗 SAHS 的效果尚不确切,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。可试用乙酰唑胺等药物,通过增加呼吸中枢的驱动力,改善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,但需在医生密切观察下使用,注意药物不良反应。对于接受 CPAP 治疗后嗜睡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,莫达非尼可能有一定效果,有助于提高患者白天的清醒程度。
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非不可战胜,只要我们提高警惕,及时发现症状,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,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,大多数患者都能有效控制病情,重获高质量的睡眠和健康的生活。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存在睡眠打鼾、呼吸暂停、白天嗜睡等可疑症状,一定要尽早前往医院睡眠专科或耳鼻喉科就诊,让专业医生为你的睡眠健康保驾护航。
供稿 | 健康管理中心 文成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