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中国获得了消除疟疾认证,结束了疟疾在我国肆虐数千年的历史。但近年来境外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,部分地区传播风险任然存在。为有效防范输入性疟疾再传播,提升公众和专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,巩固消除疟疾成果,人人都责无旁贷。
一、什么是疟疾呢?
疟疾俗称“打摆子”,由疟原虫感染引起,通过蚊虫叮咬或输血传播,是一种可防可治的血液寄生虫病。
二、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
发冷、发热、出汗等症状,呈周期性发作。其早期症状与流感、新冠极为相似,因此,大部分人容易忽视,未能及时治疗,使得病情逐渐恶化,甚至威胁生命。
三、疟疾的传播方式
疟疾的传染源:
主要是患疟疾的病人和携带疟原虫的人。
传播途径:
主要通过感染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,也可经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及母婴感染而传播。
易感人群:
疟疾普遍易感,特殊人群(如孕妇、5岁以下儿童等)容易发展成重症。
到疟疾流行区务工人员、出入边境留宿人员、无防蚊设施的青少年儿童等均属于高风险人群,最容易感染疟疾。
四、疟疾的诊治
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神奇药物,作为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珍贵礼物,为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,为全球抗击疟疾提供了新的有效武器。
五、怎样预防疟疾?
加强个人防护
避免在蚊虫活动的高峰时段到户外活动,特别是在黄昏和黎明时分。穿着长袖长裤,减少皮肤暴露,降低被蚊虫叮咬的风险。使用驱蚊剂、蚊香、蚊帐等防蚊措施,有效驱赶蚊虫。
注意环境卫生
清除居住环境周围的积水,防止蚊虫滋生。定期清理垃圾,保持环境清洁。维修好房屋门窗,防止蚊虫进入室内。
提高健康意识
了解疟疾的症状和传播方式,增强对疟疾的防范意识。旅行到疟疾流行地区时,提前做好预防措施。
重视疟疾的早期诊断和治疗
一旦出现疑似疟疾的症状,如发热、头痛、寒战等,应立即就医检查。及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居住史,以便医生准确诊断。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,确保病情得到及时控制。
六、疟疾宣传核心信息
1.警惕疟疾感染风险:
到疟疾高流行区旅行,须注意疟疾感染风险。
2.症状识别要牢记:
周期性发冷、高热、出汗是典型症状,误诊拖延危及生命。
3.疟疾可防可治:
境外旅行先咨询,归国发热速就医,早诊早治是关键。
4.跨境务工要防护:
出国务工前培训,归国后健康监测,企业落实防疟责任。
5.户外防护三要点:
长袖衣物防叮咬,蚊帐隔离+驱蚊药物双防护,清除积水灭蚊虫。
6.主动申报旅行史:
就医时主动说明境外旅居史,避免漏诊误诊。
7.科学治疗防重症:
确诊疟疾后全程规范用药,严格遵循医嘱治疗,杜绝自行停药,防止复发和耐药性产生。
8.疟疾患者不献血:
近1年内有疟疾流行病区旅居史或疟疾病愈未满3年者禁止献血。
9.联防联控筑屏障:
海关、医疗、疾控等协同监测,跨境信息共享阻疫情。
10.巩固成果靠全民:
人人知晓疟疾危害,共筑健康防线,巩固消除成果不松懈。
注:以上内容仅为科普,不能代替专业医嘱,如出现症状,请及时到医院就医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