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喜欢“什么都往嘴里放”,常常导致异物在气道梗阻,这也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危急重症之一。
一、异物梗阻发生原因
1.1-3岁年龄段儿童咀嚼、吞咽功能及牙齿发育不全,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不良。
2.有的儿童在吃东西的时候喜欢玩耍嬉闹,或将玩具、食物含在口中的不良习惯,在突然受到惊吓,哭闹时易将口含物吸入至气道。
3.家长对一些容易引起气道误吸的危险物品监管不到位。
温馨提示:很多气道异物梗阻常常因为得不到及时恰当的处理,而导致严重后果,包括肺部炎症损害,重者导致窒息死亡。
二、如何防范
1.预防是重中之重,应避免儿童食用或接触到:弹珠、纽扣、葡萄干、玉米、果冻、坚果、口香糖等。
2.儿童吃东西的时候不要逗笑或者和他讲话。
3.纠正孩子口中含物和随意把玩具或杂物放入口中的不良习惯。
4.不要强迫喂药,特别是在幼儿哭闹时。
三、异物梗阻的急救措施
1.施救者跪下或坐下,将婴儿放在膝盖上,脸向下,头部略低于胸部,靠在前臂上。
2.用手托住婴儿的头部和下颌,将前臂靠在膝盖或者大腿上,支撑婴儿。
3.用手掌根部在婴儿的背部(肩胛之间)用力拍背5次,每次都用足够的力量拍打,5次拍背法后异物依然未排出,将婴儿翻转过来,用食指和中指在胸骨位置快速向上向后连续5次按压,拍5次,按5次。
4.翻转婴儿时将手放在婴儿背部,并用手掌托住婴儿后脑,用一只手掌托住其脸部和下颌,另一只手掌则托住婴儿的后脑,注意保护婴儿颈部,避免压迫婴儿喉部。实施过程中如发现异物已到口腔,要小心将其取出。
5.(是否为海姆立克急救法)——1岁以上儿童要使用立位腹部冲击法。就是通俗说法的“剪刀、石头、布”。让孩子上身前倾,两脚张开站立,施救者单膝跪地或前弓步站在孩子背后,找到肚脐眼,两指横放在肚脐上方;一手握拳放在两指上方,将握拳的拇指侧紧抵患者腹部;另一手包布状置于拳头上并握紧。急速向内上方冲击其腹部5次,以形成的气流,从而将异物冲出。
温馨提示:需要紧急就医通过内镜处理的情形包括:尖锐异物(比如枣核、针、钉子等)、腐蚀性异物(比如电池、磁铁等)、多个磁性异物或磁性异物合并金属(比如多个磁力球)、食管内异物滞留时间≥24小时合并梗阻表现。
预防是关键,预防就是最好的急救!
参考文献:【1】《中国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》(2018)
注:以上内容仅为科普,不能代替专业医嘱,如出现症状,请及时到医院就医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供稿 | 儿科胡小莉